您好!欢迎访问苏州瞭望五金机械有限公司的网站!
苏州瞭望五金机械有限公司
苏州瞭望五金机械有限公司
Suzhou Liaowang Hardware Machinery Co., Ltd.
全国免费咨询热线:
18606289315
台湾自动车床
产品分类
Product Categories
4新闻中心
您的位置:首页  ->  新闻中心

详细介绍下自动车床工作原理是什么?


自动车床是制造业从“手动生产”向“自动化生产”转型的核心设备,其中数控自动车床凭借灵活性和高精度,更适应现代制造业多品种、快迭代的需求,是未来的主流发展方向。

自动车床

自动车床的工作原理核心是通过预设程序或机械机构,将 “工件装夹 - 切削加工 - 成品卸料” 的全流程自动化,无需人工持续干预,最终实现大批量、高精度的零件加工。
一、核心前提:自动车床的 “自动化基础”
无论机械型还是数控型,自动车床的工作都围绕两个核心目标设计:
运动自动化:让 “工件旋转(主运动)” 和 “刀具移动(进给运动)” 按固定规律配合,替代人工手动操作;
流程连续性:将 “装料 - 加工 - 卸料” 串联成循环,减少工序间的人工等待,提升生产效率。
为实现这两个目标,两类自动车床分别依赖 “机械结构预设” 和 “计算机程序控制” 两种核心逻辑,具体原理差异如下:
二、传统机械自动车床的工作原理(凸轮控制)
机械自动车床是早期主流机型,核心控制元件是凸轮(一种轮廓特殊的圆盘 / 圆柱),通过凸轮的旋转推动杠杆、滑块等机构,间接控制主轴、刀具、送料的动作。其原理本质是 “用机械轮廓的物理形状,预设所有加工动作的时间和行程”,适合大批量单一品种零件(如螺丝、销轴)。
1. 核心控制元件:凸轮组的作用
机械自动车床的 “大脑” 是凸轮组,通常由 3 类关键凸轮组成,分别对应不同加工环节:
主轴凸轮:控制主轴的 “启停、转速、正反转”(如加工外圆时主轴高速旋转,攻丝时主轴低速反转退刀);
进给凸轮:控制刀具的 “进给方向、进给量、进给时机”(如车刀沿工件轴线移动车削外圆,钻头沿径向移动钻孔);
送料 / 卸料凸轮:控制送料机构的 “送料长度”(如每次送料 10mm,对应零件的加工长度)和卸料机构的 “推出时机”(加工完成后推动成品脱离主轴)。
凸轮的轮廓设计直接决定加工精度:若凸轮某段轮廓凸起高度为 5mm,推动刀具移动的行程就是 5mm;凸轮旋转速度固定,凸起段的斜率决定刀具进给速度(斜率陡则进给快,斜率缓则进给慢)。
2. 完整工作流程(以加工 “圆柱销轴” 为例)
初始装料:人工将长金属棒料(如直径 8mm、长度 1m)从机床尾部送入 “送料管”,棒料前端穿过主轴内孔,被主轴前端的 “弹簧夹头” 夹紧;
凸轮启动:机床电机带动凸轮组匀速旋转(如转速 100r/min,对应每旋转 1 圈完成 1 个零件加工);
送料定位:送料凸轮推动送料机构,将棒料向前推送固定长度(如 15mm,即销轴的成品长度),推送后弹簧夹头再次夹紧棒料,防止加工时移位;
切削加工(核心步骤):
第一步:进给凸轮 1 推动 “外圆车刀” 沿轴向移动(进给速度 5mm/s),同时主轴凸轮带动主轴高速旋转(如 3000r/min),车刀将棒料外圆车削至目标直径(如 6mm);
第二步:进给凸轮 2 推动 “端面车刀” 沿径向移动,将棒料前端车平,保证端面平整;
第三步:进给凸轮 3 推动 “切断刀” 沿径向切入,将加工好的 15mm 长销轴从棒料上切断;
卸料循环:切断完成后,卸料凸轮推动卸料顶针,将切断的销轴从弹簧夹头中顶出,落入成品接料盒;
重复循环:凸轮组继续旋转,送料机构再次推送棒料 15mm,进入下一个加工周期,直至整根棒料加工完毕,机床自动停机提示补料。
三、现代数控自动车床的工作原理(程序控制)
数控自动车床(CNC 自动车床)是当前主流机型,核心控制元件是数控系统(如发那科 FANUC、西门子 SINUMERIK),通过输入 “G 代码 / M 代码”(数控加工语言),直接控制电机(伺服电机 / 步进电机)驱动主轴和刀具,无需依赖凸轮。其原理本质是 “用计算机程序的数字指令,动态控制所有加工动作的参数(速度、位置、时机) ”,适合多品种、中小批量或复杂轮廓零件(如异形轴、带槽盘件)。
1. 核心控制元件:数控系统的 “指令解析逻辑”
数控系统是数控自动车床的 “大脑”,其工作核心是 “解析程序指令→转化为电机动作信号”,具体流程如下:
程序输入:操作人员通过机床显示屏,将提前编写好的加工程序(如 “G01 X50 Z-30 F100”,含义是 “刀具以 100mm/min 的速度,沿 X 轴(径向)移动到 50mm 位置、Z 轴(轴向)移动到 - 30mm 位置”)输入数控系统;
指令解析:系统将 G 代码(运动指令,控制刀具轨迹)、M 代码(辅助指令,控制冷却、换刀、主轴启停)、F 代码(进给速度)、S 代码(主轴转速)拆解为 “坐标位置、速度、动作时机” 等参数;
信号输出:系统根据解析后的参数,向 “主轴伺服电机”“进给伺服电机”“辅助电机(如冷却泵、换刀电机)” 发送电信号(如脉冲信号),控制电机的旋转角度和转速;
实时反馈:部分高精度机型配备 “光栅尺”(刀具位置传感器)和 “编码器”(主轴转速传感器),将刀具实际位置、主轴实际转速反馈给数控系统,系统对比 “指令值” 和 “实际值”,实时修正误差(即 “闭环控制”),保证加工精度。
2. 完整工作流程(以加工 “带孔异形轴” 为例)
程序与参数设置:
编写加工程序:包含 “车削外圆(G01)→钻中心孔(G81)→攻丝(G84)→切断(G01)” 等工序的指令;
刀具校准:通过 “对刀仪” 测量每把刀具的 “刀尖坐标”,输入系统(如车刀 X 向补偿 2.0mm,Z 向补偿 0.5mm),确保刀具位置精准;
设定工艺参数:主轴转速 S2500r/min(车外圆)、S800r/min(攻丝),进给速度 F80mm/min(车削)、F10mm/min(攻丝)。
自动装料:
长棒料(如不锈钢棒 φ10mm)放入 “伺服送料机”,送料机接收系统信号后,将棒料送入主轴内孔,主轴前端的 “三爪卡盘”(由液压 / 气动控制)自动夹紧棒料,送料机退回原位,等待下一次送料。
循环加工(核心步骤):
步骤 1:车削外圆。系统控制 X/Z 轴伺服电机驱动 “外圆车刀” 移动,同时主轴按 S2500r/min 旋转,车刀从棒料前端开始,沿 Z 轴向后移动,将外圆车削至 φ8mm(长度 20mm),完成后刀具退回安全位置;
步骤 2:钻中心孔。系统控制 “刀塔旋转”,将 “钻头” 转到切削位置,X 轴电机驱动钻头靠近工件端面,Z 轴电机驱动钻头以 F50mm/min 的速度钻入工件,钻至深度 5mm 后,Z 轴电机反转退刀;
步骤 3:攻丝。刀塔切换至 “丝锥”,主轴转速降至 S800r/min,丝锥沿 Z 轴正向进给(攻丝),攻至深度 4mm 后,主轴反转,丝锥沿 Z 轴反向退刀,避免丝锥卡死;
步骤 4:切断。刀塔切换至 “切断刀”,X 轴电机驱动切断刀径向切入(靠近工件),Z 轴电机驱动切断刀沿 Z 轴移动,将加工好的异形轴(长度 20mm,带 φ3mm 内螺纹)从棒料上切断。
自动卸料与循环:
切断完成后,主轴卡盘松开,系统控制 “卸料机械手” 抓取成品,放入 “成品分拣盒”;同时送料机再次推送棒料至设定长度,卡盘重新夹紧,系统重复执行上述加工步骤,直至棒料用尽,机床发送 “缺料报警”,等待人工补料。
[返回]   
上一篇:无
下一篇:无